当前位置:焦作楼市网>楼市资讯>楼市动态>正文
焦作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
编辑:焦作楼市网 2012年02月07日08:31 来源:焦作楼市网
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发展较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在经济转型发展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加快经济转型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迫切要求。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来,焦作市在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但是,同时也存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要素制约加剧、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等困难和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对明晰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示范带动全省经济转型、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挥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密集紧凑优势,在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组团发展和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上率先突破,为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示范;有利于发挥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基础较好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率先突破,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有利于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在破解瓶颈制约、优化要素配置上大胆探索,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探索路子;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在产业、交通、生态、要素等融合发展上开拓创新,推动中原经济区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着力在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带动,把焦作建设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辐射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城市。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破解要素约束和体制障碍,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三化”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结构调整与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发展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

     ——坚持突出特色。巩固提升城镇化和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

     ——坚持开放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建设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坚持富民惠民。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人为本,加快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中更加关注民生,在谋求物质财富增长过程中更加关注精神追求和素质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程度。

     (四)主要目标。到2015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增粮食产量2亿公斤,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5%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25%,形成基本完善的铁路网、公路网、能源网、水利网、生态网、信息网,城镇化率达到6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70%以上,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达到14%以上,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实现省定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实现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以创新引进并重、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生态更加优良、社会更加文明,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进市。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上率先突破。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以建设组团式城市为突破口,加快传统工矿城市向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城市转变,全面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人文素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城乡架构,建设“大焦作”。

     1.建设复合型核心城市。统筹焦作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推进修武组团、博爱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围绕做大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主导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宜居、教育、医疗、文化、商贸、旅游、休闲、物流等综合功能复合区,建成复合型核心城市。

     2.构建城市组团发展格局。围绕核心城市,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县(市)、中心镇与核心城市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向心发展。按照“建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30万城市”要求,构建沁阳、孟州、武陟、温县组团;围绕提升产业集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区域合作等服务功能,构建七贤、柏(山)月(山)、沁北、焦作东站、西虢、招(贤)祥(云)、三阳、大(封)西(陶)北(郭)功能区,培育整体竞争优势,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组团发展格局。

     3.推动中心镇建设。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重点建设谷旦、赵堡、西万、谢旗营等20个中心镇。围绕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产业集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对外合作等功能,加强中心镇与专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衔接,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城镇规模,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农民就近就业,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率先成为农村区域经济社会中心和现代化特色城镇,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

     4.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按照河南省“353611”(不少于3个村,社区人口不少于5000人,至少节约300亩土地,新建住宅6层以上,建设1个综合服务区,建立1个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标准,依托县城、中心镇、产业集聚区、旅游服务区或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完成50个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到2020年建成100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率先实现城乡户籍、就业、住房、就学、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基点。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融合高端、集聚发展上率先突破。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突出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制造业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新兴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以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着力提高高成长性产业、先导产业、文化旅游业比重,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专精特新,突出整机制造,主动承接关联和配套产业转移,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突出壮大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依托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优势,按照“零件─部件─总成─系统─整车”的思路,坚持以零促整,向系统模块化方向发展,实施发动机、车桥、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项目,积极引进整车制造企业,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挥工程机械、造纸机械产业基础较好优势,按照大型、集成的思路,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工程机械向大马力、成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造纸机械向宽幅、高速方向发展,完善配套体系,增加品种系列,做强工程机械和造纸机械板块,打造全国主要的工程机械、造纸机械产业集聚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煤矿液压综采支架、长距离皮带传输设备、大型风机偏航制动器等产品技术优势,按照专精特新思路,推动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高质方向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产业布局,做优矿山机械、制动机械、粮油机械


——共 [1] 页——
    关键字:焦作楼市、焦作房地产、焦作房产、焦作地产、焦作房价、焦作新楼盘、焦作房地产市场行情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18639005110
文章搜索: